开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开原市文明吸烟环境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主题分类: 卫生健康
发文机关: 开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成文日期: 2019-09-10 09:00:00
标  题: 开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开原市文明吸烟环境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文字号: 开政办发[2019]38号 发布日期: 2019年12月23日
文件 file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政府各部门、直属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开原市文明吸烟环境建设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开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9年9月10日 

  (此件公开发布)    

  

  开原市文明吸烟环境建设实施方案

  

  为切实扭转在公共场所乱扔烟蒂等影响城市形象的不良现象,进一步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消除和减少烟草和烟雾的危害, 创造良好的公共卫生环境,保障群众身心健康,根据辽宁省《关于创建文明吸烟环境助力美丽中国建设的指导意见》相关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倡导文明吸烟、共建和谐环境”为主题,积极助力美丽中国战略,按照“政府支持、烟草合力、社会共建、公益为主”的总体思路,坚持因地制宜、分类建设、建管结合,不断完善控烟场所内的吸烟室、吸烟区、吸烟点等基础设施建设,倡导文明吸烟行为,提升烟民整体素质,保障控烟政策有效实施,以助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切入点,结合开原城市建设规划,逐步在政策允许的场所完善烟蒂收集等设施,不断养成文明吸烟环境,营造文明吸烟氛围,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和社会公益事业创造良好环境。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合法合规、科学有效原则。兼顾法律规定、行业政策、风险管理和企业发展实际,加强调查研究,广泛征求行业内外、社会公众的意见建议,在确保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前提下,科学合理的制定推进模式和路径。

  (二)坚持统筹规划、全面覆盖原则。重视顶层设计,设定短期及中长期工作目标,统筹规划、有序实施;将文明吸烟环境建设作为烟草营销网建工作的重点之一,力争通过2-3年努力实现全市范围内重点区域全面覆盖。

  (三)坚持齐抓共管、和谐共建原则。按照政府主导、部门支持、烟草企业统筹推进的思路,凝聚工作合力,兼顾公众利益和消费者利益,实现多方参与、共建共管、共同受益,保障文明吸烟环境建设有序开展。

  (四)坚持严格管理、规范运作原则。把严格规范贯穿文明吸烟环境建设的全环节,加快形成集建设、管理、维护为一体的长效运作机制,并根据法律政策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确保机制常用常新、持续有效,真正把严格管理、规范运作落到实处。

  三、工作目标

  2019年底,建立吸烟室1处、室外绿色吸烟区3处和便民吸烟点10处,重点选择景区公园、大型商业综合体、商务酒店、政务区、医院、交通枢纽等人员密集、流动性大的区域。到2020年,通过点、线、面结合,进一步拓展全市各类公共场所吸烟区的建设,树立“烟头不落地,开原更美丽”的文明吸烟环境。

  四、相关职责

  全市文明吸烟环境建设工作以烟草部门建设为主体,各相关职能部门积极配合,做到整体规划部署、统筹协调推进。

  市烟草专卖局负责前期调研工作和文明吸烟环境建设工作的具体落实,全面摸清各类烟草消费环境的实际情况,明确不同场所的建设需求,主动联系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和单位对文明吸烟环境建设进行评估。负责确定吸烟室、吸烟区和吸烟点的建设点位。负责与相关职能部门充分沟通后提出设计方案。负责建设项目的具体实施、验收和后期维修工作。

  五、建设内容

  (一)吸烟室。在具备条件的景区、车站等人口流动较大的场所建立吸烟室,在显著位置张贴“禁止吸烟”标识。吸烟室由烟草部门统一规划设计,具备安全卫生、文明宣传、服务便民等功能。在吸烟区域设立统一、醒目的引导标识,在合适位置注明“吸烟有害健康”等警示标识或公益性宣传标语,配置点火装置、换气装置、烟蒂桶、烟灰缸、休闲桌椅、消防装置等基础设施,提升烟草消费环境,规范烟草消费行为,消除公共场所安全隐患。

  (二)吸烟区。针对办公场所、服务网点特定人群的吸烟需求,在远离公众、靠近窗户的区域,有序、适度开展吸烟区建设。以倡导“烟头不落地、开原更美丽”为基本理念,规划设计楼宇绿色吸烟区,配置“烟灰缸、烟蒂桶、宣传册”等配套设施,建立干净整洁舒适的楼宇绿色吸烟区。

  (三)吸烟点。在室外如公园、广场、公交站、规模较大的客户店外等控烟相对宽松的特定消费场所、露天区域,远离人员密集区域和行人必经主要通道,配合垃圾分类处理装置,建立符合消防安全和城市规划要求的便民吸烟点,配备烟蒂桶、烟蒂盘等主要设施,并在显著位置设置醒目的“吸烟危害健康”标识。

  六、进度安排

  (一)调研论证阶段(2019年8月)。结合消费者调查或市场调研项目,开展文明吸烟环境建设可行性调研。认真学习法律法规以及行业相关文件规定,借鉴先进地区工作经验,科学谋划文明吸烟环境建设工作。制定文明吸烟环境建设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明确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实施步骤、主要措施等。

  (二)宣传启动阶段(2019年9月至2019年10月)。紧紧围绕“倡导文明吸烟、共建和谐环境”这个主题,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向社会公众全面客观地宣传文明吸烟环境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引导社会各界理解和支持,努力为文明吸烟环境建设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推进实施阶段(2019年11月至2021年12月)。按照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明确建设地点、内容,拟定建设目标,实施建设工作。市烟草专卖局(营销部)要根据建设需求,做好吸烟点、吸烟区、消费体验区等的初选、审核工作,设计统一的形象标识、服务标准,全面做好前期文明吸烟环境建设物资的采购准备工作。2019年11月开始进行首批吸烟点、吸烟区、消费体验区的建设工作,并建立相关工作台账,在未来3年内有计划地推进不同类型、覆盖全市范围内重点区域的文明吸烟场所。

  (四)综合评估阶段(2019年、2020年、2021年12月)。每年年底对全市文明吸烟环境建设成果进行全面的评估分析,以前期经验为参考,健全完善文明吸烟环境建设配套保障机制。组织试点或亮点单位进行现场交流和指导,对文明吸烟环境建设工作进行经验总结和完善,形成相关规范和流程。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文明吸烟环境建设工作有序推进、取得实效,要加强对文明吸烟环境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总体工作思路、工作方案、工作计划等,督促各单位实施进度,协调解决推进过程中的重大问题。要高度重视,加强责任传导,积极参与创建活动。要及时总结提炼文明吸烟环境建设中好的经验做法,不断创新管理手段和方式,突出推进实效,打造管理特色。

  (二)强化分工协作。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凝聚工作合力。要按照方案要求,统一思想认识和执行标准,加强政策解读,做好活动阐释工作。要落实责任、定期调度、加快推进,优化完善工作规划和管理机制,从重点场所到一般场所,不断延伸,循序渐进,推进文明吸烟环境建设工作有序开展,让文明吸烟逐步成为社会共识。

  (三)健全保障机制。建立文明吸烟环境建设的长效运营机制、监督评价机制、沟通协调机制和吸烟者引导服务机制。制定建设评价标准,对文明吸烟环境建设调研、选址、采购、施工验收、运营维护等相关工作业务进行流程优化。按照预算标准申报费用,做到文明吸烟环境建设费用专项列支、专款专用,加强费用使用过程管理,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四)加强宣传引导。做好文明吸烟环境建设的宣传工作,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生动形象的方式,组织开展“捡烟头、送热水”关爱环卫工作活动和“深呼吸、健步走”等宣传活动,动员群众参与,浓厚社会氛围。在公园、住宅小区、城市绿地等区域树立文明行为温馨提示牌,张贴“捡起小烟蒂、传播大文明”等公益宣传标语,传播文明行为礼仪。

  

解读 unscramble

  烟草消费是合法消费行为,而限制和控制烟草消费往往是政府保护健康、保护环境的政策选择。但过度限制消费者行为、不给消费者提供消费的场所和机会,则会导致更多不规范、不文明消费行为的发生。从客观环境和主观意识上引导消费者规范消费、文明消费。

  一、创建文明吸烟环境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九大做出了加快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重大战略部署,把社会文明程度的全面提高作为实现“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的重要内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大力推进公共场所禁烟,逐步实现室内公共场所全面禁烟。当前,一些吸烟者不顾及非吸烟者的感受,不爱护环境卫生,随处吸烟、乱扔烟头等不文明行为较为普遍,文明吸烟行为需要全社会的引导和宣传;另一方面,在控烟政策允许吸烟的区域,专门提供给吸烟者正常吸烟的场所和收集烟头、排除烟气的设施几乎没有,引导文明吸烟缺乏有效的载体和宣传的窗口。随着人民大众健康意识的普遍提高,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创建文明吸烟环境,细分城市功能区,既是保护非吸烟者免于被动吸烟,维护吸烟者正当消费权益的需要;也是引导吸烟者文明吸烟,提高城市文明水平的需要。

  二、文明吸烟环境建设的内涵及必要性

  一方面,要重视吸烟人群的体验,从精神和情感层面寻找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另一方面,它不仅是给人提供一个吸烟场所,更深层的意义在于通过影响消费者的行为,培养吸烟礼仪与规范,彰显一座城市的文明精神。

  城市的文明程度与市民的行为习惯密不可分,体现在公民意识的培养、人文关怀的温度、公共设施的完善等方面,是一个全民参与的动态提升过程。

图解 Picture interpret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