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方案

来源:开原市中固小学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21日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以“技术赋能教学、创新驱动发展”为目标,通过分层培训、实践应用和考核激励,全面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推动课堂教学与信息化深度融合。

  二、工作目标

  1.基础能力全覆盖:100%教师掌握课件制作、办公软件、网络资源获取等基础技能。

  2.融合创新有突破:80%以上教师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智慧课堂教学(如互动课堂、在线测评等)。

  3.资源建设成体系:建成校本教学资源库,实现优质资源共建共享。

  三、具体措施

  (一)分层分类培训

  1.基础培训(面向全体教师)

  内容:PPT/希沃白板制作、Word/Excel应用、网络资源检索、班级管理软件(如钉钉/腾讯课堂)。

  形式:线下工作坊+线上微课。

  2.进阶培训(面向学科骨干教师)

  内容:智慧课堂工具(如ClassIn、雨课堂)、微课录制与剪辑、数据分析(如学情诊断工具)。

  形式:案例教学+实操演练。

  3.创新培训(面向信息化带头人)

  内容:AI辅助教学、跨学科融合设计、教育元宇宙等前沿技术探索。

  形式:外出研修+校内课题研究

  (二)实践应用与教研结合

  1.1+1”课堂实践**: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完成1节信息技术融合公开课,提交1个原创教学资源(课件/微课)。

  2.教研组专项活动:

  每学期开展1“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主题教研。

  每学期组织1次校级信息化教学竞赛(如优质课评比、课件大赛)。

  3.校本资源库建设:

  按学科分类上传资源(教案、习题、视频等),实行“谁上传、谁受益”积分制。

  (三)考核与激励

  1.动态考核

  每学期末进行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测评(理论+实操),结果纳入年度绩效考核。

  学生满意度调查中增设“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效果”评价项。

  2.激励机制

  设立“信息化教学标兵”奖,获奖者在评优评先中优先考虑。

  优秀成果推荐至市级以上平台参展或参评。

  四、保障机制

  1.组织保障:成立由校长牵头的信息化提升小组,教务处、协同落实。

  2.资源保障:

  每年预留专项经费用于设备更新、培训及奖励,引入专家团队指导。

  3.技术保障:信息老师提供全天候技术支持,建立“教师互助答疑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