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红旗小学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09日
一、指导思想
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为指导,围绕学校“高效课堂”“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工作重点,立足教研组教学实际,聚焦课堂教学改革,通过集体备课、集体研讨、实践反思等形式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活动目标
1.深化课堂教学研究,以年级组为单位,针对本年级学生特点与教学难点,开展针对性研讨。
2.通过集体备课、课例观摩、专题研讨等形式,优化教学策略,提升教师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
3.加强年级组内协作,形成年级组教学资源库(教案、课件、作业设计、单元练习等),共享教学资源与经验。
4.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促进教学质量整体提升。
三、活动内容与安排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制定计划:教研组组长牵头,讨论并确定教研主题、活动形式及分工。
2.收集问题:教师结合教学实际提出困惑或研究方向,形成《问题清单》。
3.学习资料:组织学习相关文献、课标或优秀课例视频。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日期 |
活动主题 |
主要内容 |
负责人 |
周一 |
集体备课与计划制定 |
1.分析教材单元目标,确定教学重难点,分工完成教学设计初稿。 2.组内互评教案,提出修改建议,形成统一教学框架。 |
教研组长 |
周二 |
课例展示与同课异构 |
1.两位教师执教同一课题,展示不同设计思路。 2.组内教师评课,对比分析两种教学模式的适用场景。 |
授课教师 |
周三 |
专题研讨与问题攻坚 |
1.聚焦年级共性问题(如“如何提高学生计算准确率”) 2.分组讨论形成解决方案。 |
教研组长 |
周四 |
经验分享与资源共建 |
1.教师分享教学妙招(如课堂管理、分层作业设计、学困生辅导方案、课堂互动技巧) 2.本周优质资源入库。 |
骨干教师 |
周五 |
总结反馈与成果展示 |
1.汇总教研成果,形成年级组资源包 2.教师反思与总结 |
教研组长 |
四、保障措施
1.组织分工:
教研组长统筹安排,年级骨干教师负责专题研讨;
2.制度支持:
教研周期间适当减少常规会议,保障教师参与时间;
3.资源准备:
提前准备研讨材料(课标、教材分析表、学生学情数据);
备注:
1.可根据学科特点调整活动形式(如数学学科增加“错题分析会”,语文学科增设“阅读教学沙龙”)。
2.活动后持续跟进:每月开展一次年级组“问题复盘会”,巩固教研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