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原三中2025年工作计划

来源:开原市第三中学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20日

 

2025年是学校发展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一年。面对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学校将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办学质量,努力开创学校发展新局面。

一、工作目标

1. 党建引领强根基:加强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动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 教学质量创佳绩:深化课程改革,优化教学方式,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3. 德育工作:培养具有家国情怀、责任担当的时代新人。

4. 师资建设提水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继续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

5. 校园文化显特色:丰富校园文化内涵,营造积极向上的育人氛围,形成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

6. 安全保障筑防线:完善校园安全管理体系,确保师生安全,构建平安和谐校园。

二、具体措施

(一)党建引领,凝心聚力强根基

1. 强化理论学习:组织全体党员和教职工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展专题学习研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2. 创新党建活动:开展“党建+教学”“党建+德育”等特色活动,推动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3.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开展廉政教育,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政治生态。

(二)教学改革,提质增效创佳绩

 1. 优化课程体系:构建“基础+拓展+特色”的课程体系,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2. 创新教学方式:推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打造高效课堂。

 3. 加强教学研究:组织教师开展校本教研,鼓励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提升教学科研水平。

 4. 完善评价机制:建立多元化的学生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德育为先,培根铸魂树品牌

1. 完善德育工作体系:明确各部门、各学科的德育职责,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

2. 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定期开展班主任培训和经验交流活动,提高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水平和育人能力。加强德育干部队伍建设,选拔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教师担任德育干部,充实德育工作力量。

3. 丰富德育活动形式:结合重大节日和纪念日,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如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四)师资建设,专业发展提水平

1.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开展师德师风专题教育活动,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观,做到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建立健全师德师风考核评价机制,将师德表现纳入教师绩效考核、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对师德失范行为实行“一票否决”。

 2.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规划,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培训、进修和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加强校本培训,开展教学观摩、教学研讨、教学反思等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教学水平。建立教师发展激励机制,对在教育教学、教育科研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文化育人,特色发展显魅力

 1. 打造校园文化品牌:深入挖掘学校的历史文化底蕴,结合时代发展要求,提炼出具有学校特色的办学理念、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品牌。加强校园文化设施建设,如校园景观、文化长廊、等,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2. 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如读书节、艺术节、体育节等,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社团建设,成立各种兴趣社团,如文学社、书法社、绘画社、音乐社、舞蹈社、体育俱乐部等,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

(六)安全保障,筑牢防线促和谐

1.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校园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安全职责,做到安全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加强安全工作档案管理,做好安全工作记录和资料收集整理,为安全工作提供依据。

2. 加强安全教育:将安全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定期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如安全知识讲座、安全演练、主题班会等,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3. 强化安全管理:加强校园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定期对校园设施设备、消防器材、食品卫生等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加强校园门禁管理,严格控制外来人员和车辆进入校园,确保校园安全。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配合有关部门整治校园周边的治安秩序、交通秩序和文化市场,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