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不褪色 退役不退志 老城街道退役军人奋战防控第一线

来源:老城街道办事处 发布时间:2020年02月15日

  “新冠”病毒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社会各界人士纷纷献出自己的一片爱心,我们老城街道就有这样一群退役老兵,他们延续着军人的优良传统作风,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的铮铮誓言,他们积极响应防控指令,主动请战,默默的奉献着,纷纷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去,自觉承担起光荣的使命。

  宋维奇,原火箭兵部队战士,当兵4年。现任老城街道副主任,分管民政、综合执法等工作,包东关、教场、南关3个村和线河、石塔2个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下村排查外来人员,对公共场所消毒等工作已成为日常工作;老城农贸市场是疫情防控的重点和难点区域,人员流动量大,较密集,宋维奇同志亲自带队到农贸市场周围宣传防控知识,提醒百姓出行必须戴口罩;按照上级要求,养老院进行封闭管理,宋维奇亲自到老城四家养老机构动员部署,走访排查,宣传新冠状病毒防疫知识等;疫情期间,宋维奇同志在民生工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传承者军人的优良作风,他说:“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关键时刻就得往前冲”。

  宋维奇1

  杨涛,老城街西关村第一书记,1999年参军入伍并于2001年退伍。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杨涛就地化身疫情防控“卫士”,主动作为、迅速行动,积极投身疫情防控第一线,指导村“两委”班子和党员群众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制定防控方案。“在疫情面前,尽自己的能力,能做就多做点,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够打赢这场阻击战!这是整个西关村‘两委’班子和驻村第一书记的信念与坚守。我们每天在村公共场所消毒、通过广播、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向村民宣传防疫知识,提高防范意识,并在设卡点每天对外来人员检查登记,多举措积极做好防疫工作,用责任和担当筑起抵御疫情蔓延的红色钢铁长城。”。

杨涛1

 

  徐利义,1989年入伍,1992年退伍,在某部队侦察连,当兵 3年,共产党员。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徐利义积极响应倡议书号召,第一时间以共产党员、一名包村队长和退伍老兵的身份到所在的西关村报到,全身心投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对每一名进出的村民进行测温检查和信息登记。他每天在寒风中坚持站立工作超16个小时。协助村里完成30余人登记造册, 2人次的防疫科普宣传和疫区返乡重点人员排查工作;协助村部完成500余平方米公共场所消杀工作。

  徐立义

  肖卓涛,老城街道武装助理,2002年12月入伍,2015年4月退伍,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战士,两次荣立三等功,中共党员。“退伍不褪色是军人的优良传统,退伍军人就应该打头阵,当先锋!”身为一名专武干部,一名曾经的解放军战士,他始终把这句话挂在嘴边。面对突发的疫情,他把自己的岗位当成战位,像一颗螺丝钉一样钉在自己的岗位上。在东关村值班十余天,排查人员近200人,车辆百余辆,圆满完成上级赋予的排查任务,受到广大村民的一致好评。

  肖卓涛

  刘刚,1990年3月入伍,1993年12月退役,原黑龙江省某部战士,退役之后一直在老城街里办事处工作。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刘刚毫不犹豫地回到工作岗位上,虽然不是共产党员,但是却以一名共产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一直坚持在疫情摸排第一线,全身心投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疫情是无硝烟的战场,疫情就是命令,生命重于泰山,作为一名街道干部,他敢于担当,敢于站在最前面,认真仔细对每一名进出的东关村的村民进行测温检查和信息登记”刘刚这样说。他每天不分昼夜协助村里完成排查工作,对外来车辆、入村人员情况做好登记;发现问题及时报告街道办事处;并且协助村部完成村内所有公共场所消杀工作;同时广泛宣传防疫知识、措施,提醒广大村民做好自我防范的重要性。

  刘刚

  高成,1983年10月应征入伍,1987年10月退役,中共党员,2007年~2015年担任教军场村民兵连长,2016年~2018年担任教军场村村主任。2019年4月问16日当选教军场村村党支部书记(书记主任一肩挑)。全街道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会议后,高成第一时间到村部布置防疫情工作,一个支部,一座保垒,一名党员,一面旗帜,一名退伍军人,要在防控疫情第一线发挥村书记,党员,退伍军人的先锋带头作用。为保护本村安全,带领防控工作人员24小时严防死守,严格排查外来人员和外来车辆,外来人员,外来车辆一侓不得进入本村,对全村公共场所进行每天二次消毒,用村广播大力宣传防控疫情严控措施,用实际行动履行街道党委和全村百姓的重托,用实际行动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防控阻击战。

  高成1

  吴志强,原部队教导队班长。现任老城街头道村党支部书记,在得知全街道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后,吴志强第一时间参与到防控疫情第一线。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积极响应市、街道号召劝阻和关闭集聚场所(把麻将馆的麻将收到村里),并每天对公共场所进行消毒。头道沟设立道路卡口后,第一个冲在前面报名,同时和村两委班子成员、包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一起搭建取暖棚子,为设立卡口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每天站岗8小时以外,还要做好村的疫情防范工作。他说:“我虽然退役了,但始终以一名军人严格要求自己,在祖国需要时候,义不容辞的冲在前面。”。

  吴志强

  王铭,老城街西关村党支部书记,2004年入伍,并于2012年退伍,曾是一名海军战士。在接到疫情防控通知后,第一时间召开村两委班子会议,制定部署疫情防控工作计划。积极防疫带好头作表率,化身防疫战士,用行动同疫情斗争,用身躯守护一方百姓的平安。每天对公共场所进行消毒,对外回本村人员进行排查登记,对进村主要道路设置关卡,利用广播、标语、字画等方式对本村村民做好防疫宣传工作,组织本村党员们开展全覆盖、零遗漏的排查,做实做细防疫的各项工作,切实维护了村民生命安全,维护了村里的安定稳定。

  王铭 (2)

  刘亮,线河村民兵连长,1998年入伍,2003年退伍,是沈阳武警消防退伍军人,参加过无数次救火消防任务。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他第一时间到村里请战,希望为全面打赢疫情阻击战做实事,迅速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他被安排到老城街东门口卡点进行排查,登记,劝返等工作。这里是老城街的东大门,人员结构复杂,车辆流动非常大。每天有很多周边村、镇的人进城买菜买兽药买饲料等。他带领村里志愿者一直坚守岗位,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和不怕吃苦的精神对所有外来人口和车辆进行登记、劝返。在寒风中认真值守,在这个新“战场”他忘我的工作着,默默的守护全街安定,从未缺席,生动诠释了“退伍不褪色”的优良传统。

  刘亮

  刘长顺,原丹东边防武警支队战士,现任老城街头道村民兵连长。在得知全街道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后,刘长顺第一时间参与到防控疫情第一线,同时号召村里的民兵积极参加到疫情防范工作中来。他和村两委班子成员积极响应市、街道号召,劝阻和关闭集聚场所,并每天和第一书记对小卖部进行消毒。头道沟街道设立道路卡口后,第一时间冲在前面报名,与村两委班子成员、包村工作队、第一书记一起搭建取暖棚子(他和女婿免费焊接棚架),为设立卡口做好后勤保障工作。除了每天站岗8小时以外,还要和村两委班子成员做好村内的疫情防范工作。他说:“我虽然退役了,但是一日当过兵,终身是战士,随时听取祖国的召唤,为打赢这场战疫,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刘长顺

  张相林,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战士,共服役五年,现任东关村民兵连长。从街道设点排查以来,张相林同志一直坚守岗位,排查人员200余人,车辆近百辆。他说:“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身为东关村民兵连长,保护好村民健康,排查好进出村里的人员,我责无旁贷。”

  张相林

  包海波, 1995年入伍,1998年退伍,原部队在黑龙江海林市某部队服役,在部队服役期间参加过98年抗洪抢险,现退伍回家,以打工为生。在家期间,得知在全街道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后,第一时间到道村部,向村领导班子请战,表示愿意无偿奋斗在防控疫情第一线,包海波说:“虽然我现在是百姓,但我还还有一个职责所在因为我是一名退役军人,98年洪水我都不怕,还怕这小小的病毒,在国家的危难时刻,冲在最前的还是我们解放军,但我仍然能在地方协同战斗一线,为国家和人民的安危我愿无偿做贡献,是我应尽义务和职责,军人退伍不褪色,看一切行动来证明一个军人的职责”。

  包海波

  王腾山,老城街西关村村民。作为退伍军人,在得知村里疫情防控工作后,王腾山同志第一时间向村部请战,主动配合村里做好疫情防控宣传工作,并到村主要入村卡口不分昼夜站岗执勤,积极做好疫情防控排查工作。

  王腾山

  “逆行”是军人固有的特质,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老城街退役军人,第一时间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有的拿起流动喇叭、宣传单,走街串巷进行防疫宣传,有的协助社区上门排查疫情、有的帮忙设置关卡、有的坚守在各疫情防控值班点、有的做好后勤保障、有的捐款捐物......尽管职责分工不同,但他们都在为疫情防控尽一份力量,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接受检验,以实际行动践行着“退役不褪色、退役不退志”的军人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