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马家寨镇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20年06月15日
毛洪伟是铁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选派干部,担任马家寨镇大红石村第一书记以来,他把这里当作自己的家,牢记使命,情洒乡村,助力发展,践行了一名选派干部的为民情怀。
一、突出党建引领,打造坚强堡垒
加强农村党建是选派干部工作的重要内容,抓党建促发展是振兴乡村政策的一条有效途径。毛洪伟刚到村里的时候发现,这里的党建基础薄弱。毛洪伟在铁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师范学院任党总支书记,从事党建工作多年,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党建知识和经验,面对大红石村党支部的实际情况,他从党建工作标准化建设开始做起:党员重新登记造册;制作了“入党誓词”、“三会一课”、“党员的权利”、“党员的义务”等6块示板;完善了“党组织学习制度”、“党员管理制度”、“组织生活会制度”等多项制度;组织召开了支部委员会议,商讨党建工作计划;结合“七一”召开支部党员大会,给全体党员上一次党课;每月结合上级党委部署开展“党日活动”,针对当前反腐工作案例,组织召开组织生活会;走访党员家庭,了解党员身体、生活情况,虚心向老党员、老干部求教党建工作方式方法和振兴乡村经济发展思路。通过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工作,切实增强了全体党员的责任心和荣誉感,增加了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坚守驻村岗位,带伤坚持工作
大红石村由四个自然屯合并而成,村民居住比较分散,村路狭窄,毛洪伟下村调研走访基本靠从家里带来的电动车,两年来他几乎走遍了全村每个家庭,唠家常,谈感受,嘘寒问暖,和村民们打成了一片。毛洪伟按照镇党委的安排,食宿在镇政府,每天都往返于镇村之间。2018年9月4日,他在村里忙完“扫黑除恶”宣传工作后骑电动车返回马家寨镇政府的途中,因道路破损严重,雨后湿滑,在躲避路坑的时候不慎滑倒,到医院检查后背肋骨骨折三根,并刺破肺部。在医生的强烈建议下,他才决定放下手上的工作,住院治疗。他在医院住院治疗了20多天后,感觉恢复的比较好,就想早点出院上班,医生建议回家静养一段时间,伤筋动骨一百天,更何况是严重骨折,可是毛洪伟想到村里工作繁忙,还有很多工作等待他去做,就不顾家人的劝阻,于9月26日回到村里,又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中去。
三、转变种植模式,助力乡村发展
2019年春,毛洪伟带领村两委班子考察了一家菊花加工企业,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用4亩土地做栽植菊花项目试点,他在厂家赊来16000株菊花苗给贫困户栽植,秋后组织全体第一书记和镇政府机关干部帮助采摘菊花,加工成品后他又联系原单位铁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为贫困户代售菊花茶,同时联系开原市一家土特产品营销店和利用网络多方帮助贫困户销售菊花茶,亩产收入达到1800元。为贫困户脱贫提供了保障,也为村民致富提供了一个渠道。 2020年毛洪伟带领村两委班子通过招商引资同开原市三垚种鸡养殖场签订30年合作协议,共流转土地290亩,每亩价格800元,村民也可以通过入股的方式加入企业经营,企业可以提供100个就业岗位,大大提高了村民的收入水平。
四、奋战疫情,确保一方平安
2020年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人们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正在假期的他闻讯后立即回到村里投入到了防控疫情的战斗中。他组织村两委班子和党员开展宣传防控工作,把从家里带来的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分发给村民,带领值班人员坚守工作岗位,利用村里大喇叭、移动广播、手机微信群等工具宣传防疫知识,贯彻国家部署;入户排查外来人员,不漏一人,按照要求对外来人员做好隔离观察、移交等工作。一个多月没有回家,一直奋战在抗疫第一线。毛洪伟赋诗一首:七律:战新冠病毒 中华民族苦难多,新冠病毒奈我何,举国上下战疫情,众志成城斗恶魔。白衣天使又出征,耄耋南山再拼搏,待到春暖花开日,华夏大地奏凯歌。又制作一些宣传口号和标语,利用手机微信群,在党员群众中流传,以鼓舞士气。
五、以村为家,为村民谋福利
通过走访和实地调研,毛洪伟了解到大红石村岭西自然屯有一处涵洞每到雨季就会被河水冲毁,因为村里没有资金建桥,村民集资又难以达成一致,每年秋季农林产品无法运出,影响了村民的日常出行和生产经营。毛洪伟向选派单位——铁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领导反映了有关情况,邀请了学校领导到实地考察,在他的积极运作下,铁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大红石村修建了一座小桥,彻底解决了村民的出行难问题。花山自然屯原有5盏路灯,街面长700米,间距过大,晚上村民出行很不方便,年龄大的老人天黑不敢出门,毛洪伟又协调选派单位,为花山自然屯安装了8盏路灯;村委会没有取暖设备,冬季办公和召开会议都不方便,选派单位又出资为村委会购买取暖设备一套。他先后从选派单位协调资金3万元为村里办实事。他还组织铁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为贫困村民捐赠了棉衣、棉被、面粉、豆油等物品,春节为村民送去铁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书法教师撰写的春联,村民纷纷称赞毛洪伟是他们的贴心人。
毛洪伟组织全体党员重温入党誓词
毛洪伟到建档立卡贫困户家中调查
毛洪伟在防控疫情第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