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秀国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农业设备更新促进粮食减损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对全市农机装备现状及应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近三年来,全市农机购置补贴已使用补贴资金3444.766万元,补贴机具3302台套,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51.9万千瓦,拥有各类拖拉机19273台、机引农具27785台套、播种机3528台、插秧机1608台、联合收割机985台。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6%以上,我市现有农机装备基本保障了粮食生产的耕种防收的各个生产环节。查找近年导致粮食减损的原因,结合人大代表建议确定报废更新重点地区及设备。
其次,成立了农业设备报废更新工作组,由局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分管农机工作的副局长主抓,农机股室具体负责,现代农业服务中心配合完成。
第三,制定了《关于印发开原市2025年农业机械报废更新补贴工作实施细则的通知》,下发到20个乡(镇)、街道。经过去年3个月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第四,提高装备质量,通过农机购置补贴项目,鼓励农民购置先进适用、安全可靠、节能环保的收获机械,提高机械装备质量。全面推进农机报废更新,加快淘汰老旧收获机械,确保存量机具装备以良好的状态投入到机收工作中,提高作业效率和作业质量。2025年计划使用农机购置补贴补贴资金1200万元,补贴机具1000台套;计划使用农机报废补贴400万元,报废机具800台套。截止6月末,农机购置补贴已使用补贴资金764.398万元,补贴机具533台套;农机报废补贴2025年已使用补贴资金154.3755万元,补贴机具500台套。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做到应知尽知
为了提高全市农民特别是农机合作社、农机户对农机报废补贴政策的认识,我们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乡(镇)、街道开展了农机先进设备知识系列讲座、组织农机合作社、种植大户赴昌图县远大集团参观见习2次,培训人员达60余人次,提高了农民对新型农业设备的认识和操作能力。3月15日,由市总工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主办的2025年“潍柴雷沃”杯铁岭市农机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中,经过两天比拼,我市选手八宝镇勇威合作社黄勇、郭勇分别获玉米收获机驾驶操作第一名和农机故障排除第二名,禾田驾培学校杨军获得拖拉机驾驶第二名,邸洪涛、郑雪健、赵永行获第三名。另外还有4名获得“优秀农机手”证书。此次参展及参赛,是我局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举措。接下来,我局将以此次活动为新起点,持续深化与各方的交流合作,加大对农机新技术、新装备的引进与推广力度,加强农机人才队伍建设,我市农机管理部门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认识做好粮食作物机收减损工作的重要意义,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牢固树立“减损就是增产、减损就是增收,减损就是增供、减损就是增效”理念。同时利用农村大集发放传单、悬挂条幅,利用政府网站、农村大喇叭、电视、微信群等媒体资源,宣传农机装备相关知识和政策,让农机报废工作家喻户晓,应知尽知。
2、增加实施主体数量,促进公平竞争
我市现在只有一家农机报废拆解企业。应该鼓励符合标准的回收拆解企业、农机合作社、农机维修企业合作开展农机报废回收工作,选择依法具有农业机械回收拆解经营业务的其他企业或合作社,方便群众自主选择,形成行业公平竞争服务机制。同时鼓励回收企业增设业务网点,开展集中回收等便民惠民服务。
3、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完善运行机制
年初以来,分管农机副局长,先后多次到我市农机生产企业、农机销售点、农机合作社等,深入田间地头,了解农机生产企业、农民的实际需求,并积极与市内农机生产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推动新机型的研发和生产。同时建立销售网点和售后服务中心,保障本地区新机型的适用性和实用性、先进性以及售后服务的完善。
以上是我局落实人大代表建议所采取的措施和做法,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为我市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粮食减损工作做出积极贡献。
下一步我局将以此次人大代表的建议为契机,继续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与合作,积极推动农业设备的更新换代工作。我们相信,在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依法监督下,在农民和企业的积极参与下,我市的农机装备将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开原市农业农村局
2025年7月2日